應用

技術

物聯網世界 >> 物聯網新聞 >> 物聯網熱點新聞
企業(yè)注冊個人注冊登錄

AI與邊緣計算驅動物聯網發(fā)展

2018-09-25 16:37 中關村在線

導讀:伴隨著物聯網時代到來的,不止是這百億計的終端設備,更是以PB為單位的數據洪流,以智能攝像頭為例,隨著分辨率從1080P轉向4K,其一天所采集到的數據量將達到200GB,據統(tǒng)計,2020年時平均每名互聯網用戶每天將產生1.5GB的數據量。

  通常我們認為,物聯網的發(fā)展需要經過三個階段:互聯、智能、自治。

  時至今日,物聯網已經逐漸進入公共交通、安防環(huán)保、電力、智能家居、醫(yī)療健康等諸多領域,根據《2018-2023年中國物聯網行業(yè)細分市場需求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2020年全球物聯網設備數量將達到204億,這也表明,物聯網時代真的到來了,最起碼到了互聯階段。

  伴隨著物聯網時代到來的,不止是這百億計的終端設備,更是以PB為單位的數據洪流,以智能攝像頭為例,隨著分辨率從1080P轉向4K,其一天所采集到的數據量將達到200GB,據統(tǒng)計,2020年時平均每名互聯網用戶每天將產生1.5GB的數據量。

  因此,物聯網若想繼續(xù)發(fā)展,從即將到來或已經到來的互聯階段邁入智能階段,需要做的便是將這些數據更進一步的收集、分類、處理,而做這些工作的,便是人工智能。

圖片源自leadspace

  在目前的人工智能領域,處理終端設備數據的計算點往往發(fā)生在云端數據中心,大致過程為物聯網終端設備產生數據,發(fā)送到云端數據中心,人工智能進行計算,再將數據返回終端,以此實現互聯效果。

  這樣的處理方式,一方面帶來的是網絡節(jié)點的堵塞,延長終端設備的響應時間,另一方面,隨著PB級別的數據源源不斷的傳送到云端,云端服務器所承載的壓力也隨著增大。

  在互聯網時代,所有的計算都是在電腦本地計算。物聯網的發(fā)展才使得數據計算逐漸從邊緣集中到云端。既然云端計算不符合物聯網的發(fā)展趨勢,為何不將計算再返回到邊緣計算呢?

  所謂邊緣計算,指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一側,融合網絡、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的開放平臺,就近提供智能互聯服務。

  這樣帶來的好處便是,終端設備產生的數據,不需要傳送到云端利用人工智能進行處理后,再返回數據產生端。利用邊緣計算技術,數據在設備產生端直接計算,就近處理后便可直接反饋到設備。

  那么,邊緣計算的出現是否又意味著物聯網時代不再需要云計算呢?答案是否定的,邊緣計算的特性適合大量細小、需要實時處理的數據,而這些也是物聯網億級終端設備所產生的數據特點,隨著邊緣計算的發(fā)展,未來物聯網產生的50%的數據也將轉移至邊緣側進行。

云計算與邊緣計算(圖片源自techwireasia)

  而對于部分需要集中式處理的數據,仍然需要交付到云計算中心,通過人工智能進行挖掘,深度學習,處理后再交還原處。也因此,邊緣計算和云計算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競爭關系,而是協(xié)同作用。

  最簡單的例子,如果說邊緣計算和云計算是競爭關系,那么云計算3A巨頭為何紛紛開始布局邊緣計算,阿里云更是在今年明確提出打造“云+邊+端”三位一體戰(zhàn)略,金山云也于近期推出“1KM邊緣計算解決方案”。

  結語:物聯網的特性表明終端設備所產生的數據全部集中到云端AI處理是不行的,物聯網要想邁入互聯、甚至是智能階段,必須將大量細小,并且需要實時響應的數據轉移到邊緣處理,集中式數據仍交給云端AI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