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邊緣計算可謂是今年非常熱門的一個話題,相關的概念股甚至還在春節(jié)之后走出了一波可觀的行情。那么,邊緣計算真的是云計算下一步的發(fā)展趨勢嗎?機會點在哪里?還有什么制約其發(fā)展的因素?
邊緣計算可謂是今年非常熱門的一個話題,相關的概念股甚至還在春節(jié)之后走出了一波可觀的行情。那么,邊緣計算真的是云計算下一步的發(fā)展趨勢嗎?機會點在哪里?還有什么制約其發(fā)展的因素?
邊緣計算已進入成熟發(fā)展期
和傳統的集中化云計算系統不同,邊緣計算強調的是節(jié)點。不僅在中心,更可以在客戶側,甚至是終端。如果把思路再拓寬一下,其實只要是將數據的存儲和處理部署放在云計算中央節(jié)點之外,都可以被看作是邊緣計算。比如交通探頭,自動駕駛汽車,甚至是企業(yè)內部的數據中心,都可以被納入邊緣計算。
邊緣計算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可以和云計算中心看作一個整體。其節(jié)點可以接受云計算中心的統一管控,處理和存儲全部或者是部分數據。這樣做的好處在于降低成本,節(jié)約資源。同時提高效率和業(yè)務的連續(xù)性。最關鍵的是,對于有特殊需求的用戶來說,滿足了他們對數據本地存儲和處理的安全合規(guī)要求。隨著5G時代的來臨,邊緣計算也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邊緣計算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其發(fā)展速度真的超過了大多數人的想象。在經歷了孵化期之后,從2018年開始,隨著邊緣智能、邊云協同場景的推出,邊緣計算的發(fā)展進入了成熟規(guī)模發(fā)展的階段。
邊緣計算將在很多領域大有可為
由于云計算在網絡時延,數據安全性等方面的不足,近些年來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逐步成為了一種趨勢。所謂的邊緣計算,實際上就是強化在用戶端側進行計算的一種方式。舉個栗子!就好比是章魚,作為無脊椎動物當中智商的佼佼者,其在捕獵的過程中八足共用,卻從來不會纏繞。原因就是其60%的神經元都在八條腿上,而作為司令部的大腦,卻只集中了40%的神經元。這其實就是生物界的分布式計算,而我們現在討論的邊緣計算,也正類似于此。所以在未來,邊緣計算將在很多領域大展宏圖。
邊緣計算的概念十分龐大,目前主要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物聯網的邊緣,主要針對物聯設備的信息收集與預處理;另一種是云服務的邊緣,從集中式大云延伸到邊緣的云服務能力,可以是容器、函數等任何一種云服務。比如在邊緣計算有較為深入研究的華為云,其邊云協同上重點推薦的AI推理下沉,就有效解決了客戶的時延體驗和帶寬成本問題,在工業(yè)、能源、智慧零售、物流、金融、智慧園區(qū)等行業(yè)客戶當中,都有較為旺盛的需求。
據悉,華為云可以提供云計算與邊緣計算的全棧解決方案,通過云端的智能邊緣平臺(IEF)可以管理100萬+邊緣計算設備,在云端通過華為云ModelArts訓練好的模型,可以通過IEF直接推送到邊緣節(jié)點部署,操作簡單,僅需打通邊緣與云端的網絡即可。云端訓練好的算法模型可以通過IEF實時向邊緣側進行更新,快速迭代與優(yōu)化。
5G等最新技術將成為邊緣計算的核心
從云計算到邊緣計算,會催生或者促進很多新興技術的發(fā)展,比如云端智能邊緣平臺與云端服務的協同技術,邊緣側硬件能力(如推理芯片等),還有5G等。隨著邊緣計算的不斷發(fā)展,海量邊緣設備的部署、管理、高效維護變得越來越重要,打造一個千萬級邊緣設備集中管理和運維平臺迫在眉睫,另外邊緣算力的成本也會制約其發(fā)展,這就必須依靠5G網絡來解決,屆時網絡帶寬和時延問題將會得到改善,并且進一步推進邊緣計算的成熟與發(fā)展。
另外,和云計算相比,邊緣計算在硬件匹配方面也會有一些新的特點。邊緣計算的硬件需求是根據實際在邊緣運行的客戶需求來進行匹配的,比如物聯網邊緣大量的采用邊緣網關作為邊緣計算的硬件設備,而邊緣推理的場景下,則更多的會借助GPU等帶推理能力的芯片硬件服務器來承載,華為推出的智能小站也屬于這種。對于在邊緣運行通用函數服務等場景,利用通用的服務器來承載。
然而,雖然邊緣計算的前景十分廣闊,但其實也還是有一些問題值得注意。比如海量設備在系統異構方面的問題。邊緣計算從設備,操作系統,到通信系統很多都大相徑庭,異構性非常強。在這方面,華為云的解決方案是通過智能邊緣平臺(軟件平臺)來兼容主流的邊緣硬件設備。針對如工業(yè)領域設備的多樣性、協議的多樣性,華為云提供集成平臺ROMA,能夠連接企業(yè)IT系統、數據、消息、API 、設備、云服務,提供統一的應用與數據集成平臺。ROMA源自華為內部信息化建設集成經驗,經過公司內部在170多個國家地區(qū)驗證,將優(yōu)秀集成技術和集成經驗沉淀在該集成平臺上,現在通過華為云向外輸出,可以幫助客戶簡化集成,加速應用上云。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IDC圈”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IDC圈網站及所屬新媒體號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任何方式加以利用。如有轉載需求,歡迎與本網聯系。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IDC圈”或相關新媒體號名稱。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